各相关单位及相关人员:
根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0年度,附件1)的有关精神,现就做好第二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资助指标与标准
特别资助(站前)是为吸引新近毕业的国内外优秀博士进站,在前沿领域从事创新研究实施的资助,由专家会议评审确定资助对象。2020年资助人数约 400人,资助标准为 18万元。
二、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科研潜质和学术道德。
2.年龄不超过 35周岁( 1984年 1月 1日后出生)。
3.获得博士学位3年以内的全日制博士,2020年度应届毕业生优先。应届博士毕业生在申报时须满足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基本要求。
4.新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须是2019年4月15日至2020年5月15日(含)之间进站的人员,且未申报过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特别资助(站前);博士学位获得时间须为2019年1月1日(含)以后;须依托所在科研流动站,不得变更合作导师。
5.申报项目须为下表中规定的研究方向。
 
  
   序号  | 
   学科领域  | 
   研究方向  | 
  
  
   1  | 
   基础研究  | 
   基础数学  | 
  
  
   2  | 
   核心计算基础数学  | 
  
  
   3  | 
   运筹学与控制论  | 
  
  
   4  | 
   理论物理  | 
  
  
   5  | 
   量子物理的新发现和研究理论物理  | 
  
  
   6  | 
   物理化学  | 
  
  
   7  | 
   材料化学  | 
  
  
   8  | 
   基础前沿交叉  | 
   超常环境下系统力学问题研究与验证  | 
  
  
   9  | 
   功能体系的分子工程与分子成像  | 
  
  
   10  | 
   能源化学转化的动态本质与调控  | 
  
  
   11  | 
   先进材料  | 
   高性能材料结构设计、制备与应用探索  | 
  
  
   12  | 
   变革性纳米产业制造技术聚焦  | 
  
  
   13  | 
   新能源汽车  | 
  
  
   14  | 
   能源  | 
   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与示范  | 
  
  
   15  | 
   未来先进核裂变能  | 
  
  
   16  | 
   基于高效热工转换的先进动力技术  | 
  
  
   17  | 
   可再生能源与多能互补应用示范  | 
  
  
   18  | 
   生命与健康  | 
   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究  | 
  
  
   19  | 
   生物超大分子复合体的结构、功能与调控  | 
  
  
   20  | 
   病原微生物与宿主免疫  | 
  
  
   21  | 
   器官修复与再造  | 
  
  
   22  | 
   生物合成  | 
  
  
   23  | 
   健康保障技术与装备  | 
  
  
   24  | 
   战略生物资源评价与转化利用  | 
  
  
   25  | 
   信息  | 
   量子通信  | 
  
  
   26  | 
   网络空间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  | 
  
  
   27  | 
   高效能计算与网络通信关键技术及应用  | 
  
  
   28  |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 
  
  
   29  | 
   区块链  | 
  
  
   30  | 
   人机交互与虚拟现实  | 
  
  
   31  | 
   集成电路与核心基础器件  | 
  
  
   32  | 
   机器人与超精密极端制造  | 
  
  
   33  | 
   光电空间  | 
   空间科学先导  | 
  
  
   34  | 
   月球与首次火星科学探测  | 
  
  
   35  | 
   平流层飞艇  | 
  
 
6.非涉密项目。
7.拟进站人员已初步选定博士后合作导师,并与合作导师商议形成初步研究计划。博士后合作导师应为该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学术造诣深厚,且原则上可为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国家级科研平台。
8.申请进入本单位相同一级学科的人员、申请由博士导师继续担任博士后合作导师的人员总比例不得超过30%。
9.入选者办理入站手续时须将人事关系转入学校并保证全脱产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0.入选者须在资助名单公布后3个月内办理进站手续,逾期视为自动放弃资助资格。
11.全国博士后管委会组织实施的各类博士后国(境)外交流计划赴外的项目(学术交流项目除外)、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不得申请。
三、中国博士后基金会评审工作说明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组织专家会议评审。具体程序为: 
1、按照申请人申报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对申请材料进行分组。 
2、聘请评审专家评审,一般组内每个一级学科至少聘请一名同行专家。 
3、根据参评人数,将资助名额按比例分配至各一级学科。 
4、组织召开专家评审会议。评审专家在网上审阅材料,投票确定拟资助人员。
特别资助(站前)评审指标
 
  
   序号  | 
   指标项  | 
   说明  | 
  
  
   1  | 
   申请人学术绩效  | 
   博士论文的学术水平 科研成果的个人贡献、原创性  | 
  
  
   2  | 
   研究计划的创新性 与可行性  | 
   与优先资助研究方向的相关性 研究方向的前沿性 研究计划的学术创新性 研究方案的可行性 研究计划在合作导师承担项目中的独立性  | 
  
  
   3  | 
   科研条件  | 
   博士后合作导师学术水平 科研平台情况  | 
  
 
四、资助成果管理
1、获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在公开发表资助成果时,应标注“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Project Funded by China Postdoctoral Science Foundation)。
2、获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时必须向设站单位提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总结报告”。具体提交流程:办理出站手续时,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网上填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总结报告”,在线提交。同时打印1份纸质报告,交至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审核和备案。
五、申请材料及时间安排
1.4月26日前 网下准备材料
由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开通,请先填报填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申请书”(见附件2)。
2.4月26日-5月11日  网上提交
登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网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管理信息系统”,按要求填写相关信息,在线提交申请书。申请书“二、学术及科研情况”的“(二)科研成果和奖励”要求填报代表申请人最高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论文、专著、专利或奖励等,可以从以上类型材料中任选,但总数不超过3个。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接受网上申报材料截止时间为2020年5月11日下午17点前,逾期不再受理。
博士后在申报过程中如有其它疑问,请随时与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博士后管理科联系。
联系地址:地大南望山校区教学综合楼B座1515办公室。
联系人:夏雪萍
联系电话:027-67884879
 
附件: 1.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指南(2020年度).pdf
2.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站前)申请书.docx
 
 
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 
 二〇二〇年四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