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事新闻 -> 正文

地大匠心育桃李|陈丽霞:以山河为课堂,以科学为明灯,育国土安澜守护者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10-15

前言: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大优秀教师先进事迹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开展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活动的通知》和学校《弘扬教育家精神专题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现开设专栏分批介绍我校优秀教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师德和感人事迹,用身边人讲好师德故事,以身边事诠释师德内涵,引导广大教师在理论与实践中涵养高尚师德和教育家精神,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推进全校涵养尊师文化,提振师道尊严,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


她行走在峡谷之间,授课于山河之上;她以科学为明灯,照亮学子前行的路。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陈丽霞老师用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深沉的大地之爱与无私的育人情怀融为一体,诠释着何为地大匠心,何为育人初心。作为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荣获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研究生的良师益友等多项荣誉与称号,她不仅在科研领域深耕不辍,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新时代高校教师立德树人的崇高使命,成为学生成长路上温暖的引路人和坚实的筑梦者。

一、春风化雨,亦师亦友育人心

陈丽霞老师始终将师德置于首位,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她常说:要做有温度的教师,做有情怀的地大人。这份温度,流淌在她对每一位学生的悉心关怀中;这份情怀,浸润在她对教学工作的热爱与坚守中。

心系学子,亦师亦友引方向。她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不仅传道授业,更注重塑造学生的品格与视野。她努力提升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专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国际视野。她与学生亦师亦友,乐于将有限的知识传递给充满无限可能的学生,用自己的热情与专业激发他们对防灾减灾事业的兴趣。多年来,她培养硕博研究生30余人、18届本科生,其中多人荣获校级、省级优秀论文奖,有留校任教的青年拔尖人才,也有一线企业的业务骨干。她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思维与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培养,积极指导本科生参与大创项目,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将前沿成果转化为教学与学生创新的源泉。学生胡雨晴说:陈老师始终对教育充满热情,不断自我提升,是我们成长路上真正的引路人。

陈丽霞(左三)与毕业生们笑容灿烂,见证又一程学成启航


二、三尺讲台铸匠心,野外课堂育真才

陈丽霞老师深耕教学一线,课堂教学广受好评,在实践教学与教改中成效显著,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

课堂教学:十年磨一剑,润物细无声。她长期主讲《环境与灾害地质学》《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理论与实践》等本科与研究生课程。她善于将科研案例融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参与感。她曾获校级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主讲的《环境与灾害地质学》被评为2017最受学生欢迎课程

实践教学:躬耕野外十余载,创新模式育英才。2008年起,她坚持深入三峡秭归野外教学一线,曾连续6年担任实习队长,协助学院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团队。她带领团队编写《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创新线上MOOC+线下实践混合教学模式。2020年疫情期间,她开创网上野外课堂,通过直播等方式让未能现场参与的学生如临其境,真正做到一个都不少。其课程《地球物理学类专业野外地质实习》先后获评湖北省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课程思政优秀项目、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课程。

陈丽霞现场教学,学生们围拢聆听,目光专注

陈丽霞与团队成员热烈讨论,打磨课程思政教学方案

陈丽霞(二排右一)带领团队深入野外,精心准备教学环节


三、探地索今攀高峰,科技报国显担当

作为科研型教师,陈丽霞老师长期深耕地质灾害风险预警与管控研究方向,为国家和地方地质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深耕前沿,突破难点。她采用多学科交叉、多技术融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结合InSARLiDAR、光学遥感等先进技术,致力于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调查与评估方法研究。她建立了大型慢速滑坡承灾体易损性量化模型,丰富了滑坡易损性现有理论,并攻克了慢速滑坡风险理论中灾害体与建筑物协同研究的难题。此外,她还创新了滑坡灾害涌浪风险量化模型与制图方法,实现了滑坡涌浪风险的动态表达。

高水平产出,彰显学术实力。她在《Engineering Geology》《Landslides》《Geomorphology》《Natural Hazards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论文在Google Scholar中总被引1552次,H指数21I-10指数28。她还出版专著6部,获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1项。成果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荣誉。

服务报国,转化应用显成效。她的科研成果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第一完成人,她编制了国内第一本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技术指南和《滑坡涌浪灾害评价与风险评估技术要求》。她和团队导师殷坤龙教授提出的地质灾害风险精细化预警新模式和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国武陵山区、三峡库区和浙江省的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提供了创新思路和技术方法支撑,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陈丽霞(右一)在野外进行科学考察


结语:山河为卷,师者匠心

陈丽霞老师以脚步丈量大地,以智慧探求真理,更以热忱与奉献在讲台与野外之间,为地质教育事业绘就浓墨重彩的一笔。她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品格的塑造者、梦想的点燃者。她以高尚师德引领学生,以卓越教学启迪智慧,以创新科研服务国家,用言传身教培育出一批又一批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地质英才。愿她的热爱与坚守,如她所钟爱的山河般绵延不绝,继续指引更多青年学子投身祖国建设,续写地质报国的时代新篇!


联系我们: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鲁磨路388号

电话:027-67885032    邮政编码:430074

copyright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人力资源部 all rights reserved